A31发射平台外的停机坪上人山人海,西伯利亚高压牢牢地掌控着他们身上厚重的大衣和围巾,不过这无风的恶寒似乎没有消磨掉人们的热情和好奇心。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世界宇宙科学研究综合体协同科学理事会共同进行的‘东方计划’的先行者,深空飞船‘曙光-III’型的核心指令舱发射工位……
鼻子底下的胡茬上挂满了白霜的记者虽然已经被冻得有些口齿不清,但还是在竭力向摄像机背后的观众解释着眼前的景象。
这台核心指令舱同样由快子号运载火箭运载,由拉特兰-XV型冷堆提供点火能源,由惯性约束点火装置提供大气层内推动的快子号运载火箭是目前最先进的地空运输方案……
核心舱抵达国际空间站和WAXA的在轨空港后,将与此刻同步轨道上的‘曙光-III’号完成最后组装……而在我们面前这根指向群星的指针,A38发射平台今天也将功成身退。
这架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发射平台由九龙商会出资建造,在这几十年间,它一共承担了十六次‘东方计划’相关的发射任务,只有一次失败……
记者指向他身后那直至苍穹的建筑,费力地比划着手势。
不只是他一个人,在他身边还有大大小小几十台摄影机分别对着与他同样正在向全世界播报着这一历史性时刻的记者们。
在这些记者群更远处,发射场外数公里的空地和河面上,则是一片由汽车和恒温板房组成的海洋。
来自世界各地的上百万人涌入了这片原本人迹罕至的荒原上。他们使用着不同的语言,肤色也各不相同。有三口之家的工人家庭,也有开着直升机专门来观景的亿万富豪。
在十二月的寒风里,所有人都仰着头,等待着那个时刻。
喂——
不远处,一个穿着厚重防寒服的身影正朝着插有科学理事会小旗子的方向挥手致意。
瓦莲京娜!
怎么回事?
你这时候不是应该在控制中心吗?我还以为你会在发射完成之后再过来。
该做的事已经做完了,剩下的事我交给学生们去做了。
瓦莲京娜摘下棉帽,金色的长发在冬日的阳光和雪地上显得格外明亮。
这么有纪念意义的事,感觉你还是在当场会比较好吧?
我不是那种那么有仪式性的人。
瓦莲京娜环顾四周,发现没有看到自己意料之中的人。
卡农博士呢?
他这会应该在国际空间站的空港外面待机吧。
这样说的话……
史瓦西犹豫了一下,但她眼镜上微微的白霜阻隔着,看不清她的表情。
你的女儿,加林娜也在上面吗?
几个人的目光几乎是同一时刻指向了沉默地眺望着发射平台的瓦莲京娜。
你可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没什么。
这是她自己的选择,我只能为她做到这里了。
而且……我想在底下看着这一切,以一个母亲的身份。
朗道宽厚温和的手掌按在瓦莲京娜略微颤抖的肩上。
她父亲倘若在天有灵,会为她感到骄傲的。
我相信,卡农也会为她料理好一切。
……嗯。
你应该亲自按下那个发射按钮。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造物负责到最后一刻。
‘我们每个人都是由星尘组成的’……
那艘船上的每个人都是人类的儿女,身上承担的,是人类的事业。
我们本就源自群星,终有一日,也一定要重新回到群星之中。
哎呀哎呀,好啦!
史瓦西从背包里掏出一台古董相机来。
我们来拍照吧!
居然是胶片机吗?
这可是我花了高价收藏的哦,据说拍出来的照片质量很不错。
这样的相机……清晰度还不如现在最便宜的终端。
诶?你们九龙不也会喜欢这种复古一点的东西么?
我又不是捡破烂的……
在给别人扫兴这方面,你可是从不让人扫兴。
…………
好啦!趁现在还没发射,先来照吧。
唔……是不是还得摆个姿势什么的?
去那边吧,可以把后面的发射台也照在里面,不就是为了它来的吗?
有道理!
那准备好了?我设置十秒的延迟吧——
距离发射二十分钟。
‘曙光-III’指令舱测试数据正常。
全舱人员生理体征正常,舱内指令长正常。
齐奥尔科夫斯基发射中心本地正常,现转到东方任务控制中心。
…………这里是东方任务控制中心。
转交至本次飞行任务主管巴兹·李斯特,任务运行控制——
这里是巴兹·李斯特任务运行控制,各单元报告——
点火装置推进控制……正常。
ICF参数1B1210,故障代码1B1210。
发射中心本地确认吗?
发射中心本地确认……第三级点火装置57F激光单元环空器测试,发射时间延后。我重复,发射时间延后。
‘曙光-III’,替换机工已经在路上了,预计测试维修时间十分钟。
……指令长已收到。
任务运行控制报告继续——
快中子信号监测……正常。
热转换控制……正常。
聚变能量增益参数监测……正常。
制导控制……正常。
医学监护……正常。
遥测信号……正常……
距离发射十分钟。
这里是巴兹·李斯特东方任务运行控制,技术支持控制报告——
巡天网络信号正常,支持发射。
科学理事会技术支持正常,‘史匹策’测绘数据正常,支持发射。
WAXA北极航线联合阵列信号正常,支持发射。
WAXA九龙阵列信号正常,支持发射……
距离发射五分钟。
α,这里是巴兹·李斯特东方任务运行控制,在轨支持控制报告——
东方任务控制中心,这里是α指令长灰寒。
已经收到齐奥尔科夫斯基发射中心数据,支持发射。
‘曙光-III’全舰准备就绪,空间站准备就绪。
这里是α,床铺和饭菜都准备好了,等你们回家。
距离发射三分钟。
东方任务运行控制,任务控制中心支持发射。
齐奥尔科夫斯基发射中心支持发射。
科学理事会支持发射。
国际空间站支持发射。
……‘曙光-III’,这里是飞行管理爱德华·怀特。
‘曙光-III’指令长,‘尼莫’收到。
整个团队都完成了发射准备工作,放心,祝你们好运。
谢谢。
……现在!离‘曙光-III’核心指令舱发射升空只剩下不到一分钟。
大家可以看到,从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到……到发射场地的二十公里之间,全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
可以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这艘即将远行的先驱者的身上!
一旦‘曙光-III’方案被验证成功,也就意味着集合全人类力量探索群星和宇宙的‘东方计划’将正式被世界联合政府批准,意味着我们的脚步将迈向——
响彻河谷的大功率广播声音盖过了记者的声音——
倒计时五十五秒,电力传输完成……
倒计时四十五秒,全级点火装置压力容器加压完成……
倒计时三十秒,‘曙光-III’指令舱参数正常……
倒计时二十秒,等离子体限制器撤除……
倒计时十五秒,空天导航开始……
倒计时十秒,ICF点火程序启动——
巨人的怒吼震落了原本覆盖在它身上的那层薄薄的冰霜,只有这一点,快子号运载火箭和它的前辈们一样。
你看到了吗,科罗廖夫。
史瓦西和瓦莲京娜没有辜负你的期望。
这就是迈出摇篮的第一步。
倒圆锥形状的喷射口中喷射出夹杂着橙色紫色和蓝色的等离子体,在这如同钻石般清澈、寒冷而又坚硬的天空中地划出一道独属于人类的,理性与科学的痕迹。
从人类第一次在山洞中探出头仰望星空到新视野号离开柯伊伯带,这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
我的孩子,一路顺风。
宇宙很小,我们……会再次见面的。
二十八小时之后,‘曙光-III’将在国际空间站完成最后的组装,四十二名舰组科考成员将带着全人类的期望离开母港。
如此再过去三小时,‘曙光-III’会在月球附近以光速的万分之一向着半人马座α的逐步加速,三年后越过柯伊伯带,并在穿越奥尔特云之前逐步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一。
从十五世纪第一艘卡拉维尔帆船驶向大西洋时算起,人类通过海洋征服这颗蔚蓝色的行星,恰好过了五百年。
而这段在星海中同样长达五百年孤独前行的旅程,只是一场伟大的冒险的第一步。
科学理事会,“时间记录未授权”,第三开发部,“格式塔HAI实验机房”。
日间灯光明亮的大厅如今只点着零星的夜灯,原本就始终闪烁着指示灯的一排排高大的数据栈上,如今更符合于人们对星空的想象。
而在这片川流不息的星空之中,还赫然亮着一瞥不属于这片星空的光亮。
还要继续吗?
继续。
朗道一只手抵着太阳穴,另一只手按在键盘上。
你是不是已经两天没睡了?
是吧。
这套方案已经在一个相当宽广的范畴中被证明正确了。
嗯,我知道。
他们共同凝望着屏幕上那个血红色的数字算式,沉默着。
八年前,朗道、维里耶、莱博维茨和鲁维在这个房间启动第一次HAI测试时,这个屏幕上的数字从0变成了1。
而如今,这块屏幕上用以计数关键节点的梅森数指示器,指数已经上涨到了一个无法用常识描述的大小,甚至于这个指数本身也必须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才行。
——指数末尾的数字从5变成了6。
这意味着IV型实验机又完成了天文数字般的实验,如果一次实验抵得上人的一生的话,从5到6,便足够经历一个宇宙的诞生和死亡。
你听过一个古老的故事吗?
你不说我怎么知道是什么故事。
朗道咧嘴笑了一下,不过维里耶没有意识到这个笑容动用的精力和勇气有多大。
有这么一个不知名的小地方,突然有一天,一颗陨石落到这里,好些房子都被摧毁得一干二净,原本能住人的地方也都遭到了破坏。
这本来是一场简单的陨石危害,不过紧接着,当局很快就把这片区域封锁起来,不许别人随意进出。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片区域里有着许多反常识,反科学的地方,重力、时间甚至于光速,在这里都和外面不一样。
直到这里出现了另一个传说:在最深处,有着一座神奇的房子,只要走进去,便能实现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愿望。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传说,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也催生了一种专门引导来客避开警卫,避开不可名状的危险的职业领路人。
这一天,来了一位科学家,一位作家。他们要求领路人带着自己去找到那个神奇的房子。
中间的历程相当曲折,他们三个人经受了不少折磨和艰险。而在终于到达那间房子门前的时候,科学家掏出了一枚小型核弹。
核弹?
他从一开始就抱着必死的决心来到这里,因为他不能放任着存在一个能实现无法评断善恶的愿望的事物存在,甚至连他自己都不能保证,倘若他自己走入那个房间,不会许下一个邪恶的愿望。
这就是人类……哼。
所以他最后炸掉那个房间了吗?
朗道摇了摇头,苦笑一声。
没有。
…………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真的存在一个能实现人们内心深处任何愿望的房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
维里耶脸上那原本不屑的表情凝固了。
一个万能的许愿机器——这种事在科学上根本不可能成立。
你在否认它,所以你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存在这种东西……那科学……实证主义的自然科学……
就不存在了。
没错。
可根本不会存在什么能实现人们心中愿望的房间!
是啊……
对于故事里的科学家而言,他从一开始就不该相信这件事。
科学的理性是用来验证真理的,因为有未知,所以科学才能朝着未来前进。
但他一开始就笃定了,必要时就要炸毁这个房间,摧毁他和科学的理性的未知。
这样做,又和烧死布鲁诺的愚昧落后的宗教裁判所有什么区别?
又如果说,摧毁这个房间是为了防止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拿来作恶。
他又有什么权力去审判别人内心深处的愿望究竟是邪恶还是善良?
……这就完了?
完了。
所以故事的结局呢?
我记不得了。
朗道摇摇头,继续看着大屏幕上现今还未跳动的数字。
真是个蹩脚的故事。
这个故事原本应该很精彩,大概是我没有讲好吧。
维里耶叹了口气。
我先走了。
嗯,我再呆上一会吧。
有什么进展和情况,随时叫我。
当然……啊!对了!
什么?
把所有东西都记在脑子里。
朗道伸出手指,敲了敲自己的脑袋。
我们的事业是为了更遥远的未来,唯一值得敬畏的……只有我们的子孙后代。
失去人的科学,失去人性的科学,都毫无意义。
他又用中指敲了敲自己的脑袋,像是在有意强调着什么一样。
把所有东西都记在脑子里,维里耶。
人类……早就没救了。
无论是现在的,还是将来的,人类的劣性永远也不会改变。
党同伐异的斗争、长生不死的妄想……自私自利、师心自用、丑陋不堪……
可悲。
维里耶便不再说话,安静地转身离开。他的身影在第三开发部的走廊上一点点消散,夜晚微弱的灯光照在他身上,有如一个时代最后的回响。
这八年间,维里耶从未真正地叫朗道一声“老师”,朗道也从未将他视作自己实际意义上的“学生”。
他们不过都是人类通往星河路上的一个垫脚石,学生也好,老师也罢,于未来而言,都一样。
……没关系。
实验室里又只剩下朗道自己。
他的办公桌上插着一束洁白的雪球花,无声、干净而热烈地开着。
在那束花边上,摆着两张相当老旧的相框,装裱着保养得很好的相片——
其一是男人站在少女身后,穿着整洁的西装,一手环腰抱着少女。
少女则穿着洁白的婚纱,脸上洋溢着幸福,握着那束洁白的鲜花。
他摩挲着那张相片,就像四十多年前,他们结婚时,彼此握住对方手一样。
也像三十多年前,因为他的粗心大意而令她和三岁的儿子落入拉多加冰冷的湖水中时,他们彼此握住对方的手一样。
玛莎……
他的声音因自责而颤抖,却像是笃定了什么决心似的,扣上了那张相片。
这张照片边上的,是一张合照。
薄薄的一层积雪上站着四个人,冬日干净而纯粹的阳光照在他们身上。在他们身后远处,看得到一架拔地参天一般的钢铁造物,反叛着这片苍穹。
史瓦西,瓦莲京娜,“黛”,还有自己。
莱博维茨终生运算不息的大脑,在三年前就永远地停下了。朗道还记得,这位量子计算领域的巨擘在临终时,还如同完成宗教仪式一般,艰难地翻看着格式塔的算法规范。
而三年前科罗廖夫因为长时间的劳累和辐射终于病倒在床上,始终被他作为继任者培养的史瓦西和瓦莲京娜接过了二部的重担。
也确如他所期望的那样,终于,人们也称她们为女士,而她们的学识和成就,也衬得上她们部长与部长常务理事的地位。
只是到了今天,他突然能够理解瓦莲京娜为什么不愿意亲自留在发射中心按下最后的按钮。
那艘飞船里有她的孩子,仅此而已。
她可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扑在崎岖难行的星图和连篇累牍的方程上,那艘飞船里的每一处榫卯,每一颗螺丝,每一个程序她都稔熟于心。
因为她不能再冒一次险,她不能断送掉丈夫的性命之后,再断送掉自己女儿的性命。
因为她不愿意面对一个事实,一个多年以后,对于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而言,彼此都已经身死的事实。
一个无论是何等辉煌灿烂的科学与理性,都无法逃避的身为人的事实。
他的目光顺着这张照片滑到不远处的那个冰冷的大罐子上。
对不起……
朗道打开了实验台的通讯信道,这原本应该是面向整个实验室的播报系统,用来同步实验进度和起始时间。
但如今整个实验室里只有他自己,以及他真正的“孩子”。
现在开始……启发式人工智能仿生意识关键位域格式塔化模拟,代号……04。
有时,改变世界,只需要最简单的爱就可以了。
三天之后,科学理事会安全审查部在维里耶收集到的遗物里,找到了这段录音和录像,只是没有人知道,这段资料到底是朗道博士自己拍的,还是有人故意为之。
那时,人们会惊讶于他脸上的表情,因为那与人们所熟知的朗道博士几乎判若两人——
那是一种杂糅了疯狂、虔信、求索、无限欢乐却又无限痛苦的表情。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穷尽毕生追求着的真理最终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如此。
多米尼克如是说